2008/09/29

研究計畫-範例二

咖啡文化抑或是崇洋文化:以星巴克連鎖咖啡為例
(資料來源:邱文彬,指導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構想書)

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

在咖啡普及化的時代,咖啡國際連鎖店日益增多,在台灣部分,由於看好國內咖啡連鎖店市場的發展前景,近來不少企業紛紛投入咖啡聯鎖店的經營,搶食這塊大餅,自從統一集團引進美國最大咖啡連鎖店統一 Starbucks(星巴克咖啡)之後,其已成為眾多競爭者的領導品牌。 Starbucks 的成功首推於他的顧客服務,同時 Starbucks 了解市場佔有率的重要,他在人群擁擠、交通繁忙及地點明顯的商業區,設立分店搶攻市場及成功的展店策略,使其原本在 1980 年美國約有 275 家咖啡店 Starbucks 只佔了 4 家,到了 2000 年,美國有 13830 家咖啡店,其中有2308家即屬於 Starbucks,約有 16%的市場佔有率。在產品的定價方 面 , 將 他 們 的 咖 啡 定 位 於 比 一 般 高 層 次 咖 啡 還 高 的位 ,因為Starbucks 相信高價位反映出其公司的高品質咖啡及高層次的顧客服務品質。

以台灣目前的咖啡市場為例,在市場區隔、品牌種類及咖啡店定位不明的情況之下,統一集團將 Starbucks 定位為國際專業咖啡連鎖專賣店,鎖定生活水準較高的客層,喝 Starbucks 咖啡儼然已成為一種流行 風尚,似乎意謂著「西風東漸」的現象。然而,探討 Starbucks 成功的 取向,或以地理取向,如蔡文芳(2000)以都市咖啡消費空間解讀星巴 克人的誕生;或以傳播導向,如曹劍中(1999)從整合傳播與網路廣告 來突顯 Starbucks 的廣告策略;或以歷史文化取向,如范婷(2000)針 對台灣的咖啡文化,進行歷史性分析。或以行銷取向,徐光宇(1999) 以打造咖啡王國來探討 Starbucks 的行銷策略。但是從文化心理的層面,來探討西洋文化領導品牌對國人消費行為的影響,應可發掘出更為深層的集體潛意識層面。 若以文化心理的角度出發,從清末明初以來,急起直追西方文明已是華人經濟圈的主要趨勢。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這句俗語,正是反映 了這種崇拜西洋文化的心理傾向。尤其是置於品牌形象層面觀之,歐美 的領導品牌,一旦植入台灣,經常造成如當年帝國主義入侵的強勢旋 風。西方先進國家的名牌,似乎已成為台灣地區追求地位或財富象的符 碼,這種「精神性的物質主義」(spiritual materialism)在台灣的後殖民 時代,似乎有愈來愈鮮明的趨勢。這種現象同時指出追隨西洋文化能夠 帶來虛榮心的滿足,「喝過洋墨水就是不一樣」,「土博士就是比不上洋 博士」,品牌的來源國對於產品知覺的影響可見一般。

從「來源國」(country-of-origin)對於消費影響的觀點而言,來源 國效果是消費者對於產品評估的重要向度之一(陳禹璋,1996)。生產 地效應對於不同涉入產品的知覺、態度及購用意願,亦具有顯著影響(謝 萬隆,1994)。面對高知名度的品牌,消費者似乎不需其它資訊就傾向 做出決定(張宇心,2000)。當企業在發展產品的行銷時,強勢品牌已 成為產品增加附加價值的重要因素(Roth & Romeo, 1992),不僅企業界對 品牌寄予極度的厚望,且消費者本身也深受企業所打造的品牌影響(郝 靜宜,1998)。

再從消費者個人層面切入,消費者對於西洋知名品牌的虛榮心態,應該是決定來源國效應的重要調節變項,高西洋文化虛榮傾向的消費 者,來源國效應的影響應該更為顯著!另外,在文化觸接的層次,「種 族中心」(ethnocentrism; Adorno, et al., 1950; Kiselica,1999)的概念應該 被考慮。高度種族中心(或稱我族中心)的人,對於外來文化容易以二 分、刻板的偏見視之,對於自己文化亦懷有強烈的偏執傾向,因此,高 度我族中心的消費者,對於大舉入侵的外來品牌,應該容易產生強烈的 偏見與反感。種族中心對於外來品牌對於消費行為的影響,應該扮演調 節變項的角色。
「產品起源」(product-of-origin)是指這項產品的原創地,以飲料為例,中國傳統荼飲的消費,受到外來品牌的影響應該會比西洋飲料產品要低。產品起源與品牌來源國的交互作用應該被納入產品偏好的重要 作用,近來的相關研究文獻似乎忽略此點。若能釐清產品起源與品牌來 源二者對於產品偏好的交互作用,對於跨文化行銷應能提供有價值的參 考依據。

簡而言之,國內 Starbucks 咖啡的盛行,究竟是咖啡文化隱然成形, 還是也同時受到崇洋文化的影響?消費者到 Starbucks 品嚐咖啡時,是 否純粹重視咖啡的風味,抑或是這個品牌所附加的象徵性內涵?咖啡消 費的流行是否反映本國消費者仍然受到帝國主義的另一波文化殖民? 消費者追求的究竟是咖啡文化,抑或是盲目的崇洋心態作祟。本研究希望 藉 由 消 費 者 在 Starbucks 消 費 經 驗 的 詮 釋 , 來 理 解 崇 洋 文 化 在 Starbucks 咖啡風潮中的角色;同時亦希望瞭解種族中心與西洋文化的 虛榮傾向對於咖啡消費價值觀的交互作用,以及產品起源與產品來源國 對於飲料產品偏好的影響。

綜合上述的探討,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列舉如下:
(一) 在星巴克咖啡消費的常客中,其消費行動的經驗是否包括崇洋文化 的心理?
(二) 西洋文化的虛榮傾向與咖啡消費價值觀的關係為何?是否種族中 心傾向愈高的個體,上述關係會變得較弱?
(三) 飲料品牌來源國對於產品偏好的影響,是否會因產品起源為本土性 或西洋性而有所不同?是否又會因為消費者西洋文化的虛榮傾向 而有所不同?

研究方法與步驟
本研究擬採質性與量化並進的多元典範研究,其原因為「異法同証」(convergent validity)的原理。也就是倘若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,其所 獲得的結果仍為一致,那麼此結果的可靠性將愈高。質性研究可以「理 解」消費者本身的主觀性經驗,量化研究能夠「解釋」與「預測」消費 者的消費行動傾向。因此,本研究即是希望透過深度訪談、問卷調查、 與實驗性操弄的系列研究,探討台灣地區日漸盛行的咖啡消費文化裏,是否有崇洋心理的成分,而這種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,與咖啡消費價值觀以及產品偏好的關係為何。

研究一
研究一為質性研究,以「現象學」的取向切入,主要在於理解消費 者在星巴克咖啡的消費經歷中「經驗」了什麼?而這些經驗是否有屬於 西洋文化的虛榮因子?這樣的文化心理脈絡,在理解咖啡消費行動中是 否為關鍵的結構因素。

受試。為經由「篩選問卷」所選出之星巴克咖啡的常客(regular customers),並且有意願接受深度訪談者。訪問者的性別(男、女)與 年齡組(青年、成人早期、中年期、老年期)將以「配額」(quota)方 式平衡之。至於教育程度、職業別、或社經地位則不予平衡,因為星巴 克咖啡的消費常客,在上述三者方面具有特定的族群。

資料蒐集。研究一擬採用「深度訪談法」,以受過訪員訓練的面談 員,針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。訪談大網主要為來星巴克咖啡店消 費時的動機、需求、氛圍、與主觀感受等等的經驗性。
資料分析。擬用內容分析的方式,將訪談記錄謄成文本,以「關鍵 經驗」加以編碼與分類,抽取重要的消費經驗因子,並形成消費經驗的 文化心理脈絡結構。

研究二
研究二採用調查法,主要目的在於以較大規模的樣本,去捕捉本研 究所關心問題的一般性趨勢,意即西洋文化的虛榮傾向與咖啡消費價值 觀的關係;並且,在不同程度之種族中心傾向的個體身上,上述關係是 否會有所不同。

受試。由於無法取得所有星巴克咖啡的顧客名單,因此無法進行機 率性取樣。在可行性的考量下,將採「方便取樣」,但為顧及樣本的代 表性,仍將請指導教授協助如何以適當的樣本大小,保障第一類型錯誤 率、實用的效果量大小、以及統計考驗力。此外,本研究在進行統計考 驗之前,將明確檢驗資料分佈是否符合統計假定,以事後統計控制的方 式進行保護。

種族中心主義。將參考國內外廣被使用的種族中心量表,並在指導教授協助下,選擇信、效度較佳且適合本研究目的之量表使用。量表的 信、效度將在預試時加以檢驗。

西洋文化虛榮傾向。將參考關於種族中心、虛榮心、愛國主義等相 關量表,編製適合本研究想要測量的崇洋傾向。預試量表將經過信度與 建構效度檢驗(因素分析法)。由於本量表為自編量表,學生將儘量在 指導教授協助下以「驗証性因素分析法」(結構方程式)進行效度檢驗。 本量表格式為七點量表,從「非常符合」到「非常不符合」分別給予七 至一分,反向題則計分反之;整體得分愈高,表示受試對於西洋文化的 虛榮傾向愈高。

受試在本量表的反應,將被轉換為標準分數(z score),分類的標 準為平圴數.25σ 換言之,在平均數上下.25 σ 之內的受試,將視「未 分化者」(undifferentiated group),得分高於平均數.25σ 以上的受試則為「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」,低於平均數.25σ 以下的受試,則為「無西洋 文化虛榮傾向者」。
咖啡消費價值觀。本研究將根據研究中質性訪談的結果,歸納咖啡 消費的重要向度,並針對每個向度編製適當題數的題目加以測量。預試 量表將經過信、效度檢驗,刪除不合適題目後組成正式量表。由於本量 表為自編量表,學生將儘量在指導教授協助下以「驗証性因素分析法」 (結構方程式)進行效度檢驗。本量表格式為七點量表,從「非常重要」 到「非常不重要」分別給予七至一分,反向題則計分反之;受試在某向 度得分愈高,表示消費者在咖啡消費時愈重視該向度。

資料分析。將以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與種族中心傾向為自變項,以咖 啡消費價值觀為依變項,以二個自變項的主要效果,以及一個自變項間 的二因子交互作用所組成線性模型,進行多元迴歸分析。重點在於西洋 文化虛榮傾向與咖啡消費價值觀的關係,是否會因種族中心傾向的高低 而有不同。

研究三
研究三為實驗性研究,主要在於探討西洋文化虛榮傾向對於飲料產品偏好的影響,是否會因產品起源與品牌來源國的調節作用而有不同。

受試。研究參與者為本校大學生,擬由指導教授協助,尋求消費與 行銷領域的授課教師合作,將參與本實驗列為課程的必要部份。受試的 變異將藉由隨機分派與事後統計的共變來控制。
實驗設計。研究三的自變項包括「產品起源」、「產品來源國」、與「西洋文化虛榮傾向」三個,擬採取2(本土性-綠荼對西洋性-咖啡; 受試者間變項)×2(本國名牌對外國名牌;受試者內變項)×2(高西 洋文化虛榮傾向者對低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;受試者間變項)的三因子 混合設計。

西洋文化虛榮傾向(自變項:受試者變項)。研究三擬將受試依照 西洋文化虛榮傾向將以分組。量表將採用研究二的自編量表,施測與計 分方式如研究二所述。受試在本量表的反應,將被轉換為標準分數(z score),分類的標準為平圴數.25σ,換言之,在平均數上下.25 σ之內 的受試,將視「未分化者」(undifferentiated group),得分高於平均數.25σ 以上的受試則為「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」,低於平均數.25σ以下的受試, 則為「低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」。

產品起源(自變項)。產品起源為「受試者間變項」(between-subjects variable),參與實驗的受試在做完西洋文化虛榮傾向的分類後,高低西 洋文化虛榮傾向組將被隨機分派為「本土性飲料組」與「西洋性飲料 組」,分別進行綠荼與咖啡的試飲品評作業。至於「未分化者」將進行 補償性實驗,同樣邀請其進行飲料試飲,只是品評結果不列入分析。但 事後會向其說明實驗的原委。

品牌來源國 ( 自 變 項 )。 品牌來源 國為「 受 試 者 內 變 項 」(within-subjects variable),上述兩個受試者間變項所形成的四組將進 行飲料試飲的品評作業。操弄方式為告知受試有兩家公司委託本校進行 新飲料產品的試飲,上面分別標示知「本國名牌」(天仁茗茶)與知名「外國名牌」(星巴克),但實際上標示不同來源國的產品都是相同的。 在「本土性飲料-綠荼」的試飲情境,告知受試星巴克亦想涉足中 國傳統飲料市場;在「西洋性飲料-咖啡」的試飲情境,則告知受試天仁茶莊希望開發連鎖咖啡店的市場。

接著要求受試謹慎品評,在品評兩種產品中間,將會要求參與者以 清水沖去口腔遺留的味道,再進行第二種產品的試飲。「本國名牌」與「外國名牌」的操弄順序,將以「對抗平衡」(counter-balanced)的方 式呈現,以排除時序誤差(progressive error)。

產品偏好。產品偏好的測量以絕對吸引力(absolute attractiveness) 的方式進行,擬由包含兩個端點的無等級尺度組成,受試每試飲完一個 飲料,便在無等級量尺上標示吸引力的相對位置,可能的問題如下:
「你認為所試飲的飲料,它對您的吸引力如何?」

「不具任何吸引力」 「非常大的吸引力」

受試在上述「無等級尺度」的標示結果,將依照 Chernev(2001) 把距離以比例尺的方式,換算成為標準化的 100 點量尺,其中「0」代 表「不具任何產品偏好」,「100」代表「強烈產品偏好」。

品牌先前偏好。受試在接受試飲品評的實驗進行之前,將先針對天 仁茗荼與星巴克咖啡進行品牌印象的測量,這部份資料將做為資料分析 時的共變數,以控制品牌先前偏好的影響。

資料分析。將分別針對「高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」與「低西洋文化 虛榮傾向者」,檢驗「產品起源」與「品牌來源國」的交互作用,意即 先進行兩個單純交互作用效果的綜合考驗。若依照研究問題與相關背景 知識進行推理,則「產品起源」與「品牌來源國」的交互作用,在「高 西洋文化虛榮傾向者」的假設結果可能如下圖所示:

預期成果
(一) 完成咖啡消費文本的訪談大網與編碼系統。
(二) 詮釋咖啡消費經驗中的產品內在因子與西洋文化虛榮因子。
(三) 修訂本土性的種族中心主義量表、西洋文化虛榮傾向(精神性的物 質主義)量表、與咖啡消費價值觀量表。
(四) 種族中心主義與西洋文化虛榮心對於咖啡消費價值觀的影響。
(五) 發展飲料品牌國來源(本國或西方先進國)、產品起源(本土飲料 或西洋飲料)、與西洋文化虛榮傾向對於產品偏好的實驗操弄典範。
(六) 了解西洋文化虛榮傾向對於飲料產品偏好的影響,是否會因品牌來 源以及產品起源而有所不同。意即,如果產品起源為本土性(如綠 荼),則西洋文化虛榮傾向高的消費者受到品牌國來源的影響較 小;但如果產品起源為西洋文化的產物(如咖啡),則西洋文化虛 榮傾向高的消費者,受到品牌國來源的影響便顯著。

參考文獻
范婷 (2001)。臺灣咖啡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,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。
金明吉 (2002)。來源國效應、品牌形象認知對產品品質認知影響--以資訊科技產品為例,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曹劍中,「整合傳播與網路廣告:STARBUCKS 案例篇」,廣告雜誌,103,頁 102-105。
陳禹璋 (1996)。產品來源國、品牌知名度與參考價格對知覺風險之影響,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楊玉穗 (1995)。全球品牌形象策略影響因素之研究,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郝靜宜 (1998)。消費者對消費性產品品牌形象之研究,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
碩士論文。
張宇心 (2000)。產品來源國、產品創新性及品牌知名度對消費者資訊需求之影響,輔仁大
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蔡文芳 (2000)。星巴古克人的誕生:都市咖啡消費空間的解讀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
究所地理研究報告,32,頁 147-169。
謝萬隆,「生產地與品牌來源國對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」,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。
Adorno, T. W., Frenkel-Brunswick, E., Levison, R. N., & Sanford, R. N. (1950).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. New York: Harper & Row.
Chao, P. (1998). Impact of country-of-origin dimensions on product quality and design quality perceptions.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. May.
Chernve, A. (2001). The impact of common features on consumer preferences: A case of confirmatory reasoning.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, 27, 475-488.
Kiselica M. S. (1999). Confronting my own ethnocentrism and racism: A process of pain and growth.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, Winter, Alexandria.
Roth, M. S., & Romeo, J. B. (1992). Matching product category and country image perceptions: A framework for managing country-of-origin effects.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, 3, 495.

需要指導教授指導內容
由於過去僅有專題報告、問卷調查、以及基本統計的分析經驗,但本 篇研究,學生想從消費者行為研究課堂中,所提出的質性與量化研究互補 的方式進行探討,希望藉此獲得較為整全的了解。因此,在研究一的深度 訪談子研究方面,訪談大網、進行程序、訪員訓練、與事後內容分析,需 要指導教授的協助;在研究二的問卷調查子研究方面,對於如何編製較具 信、效度的量表,以及信、效度檢驗的方式,需要指導教授給予協助。在 研究三的實驗性子研究方面,如何排除混淆因子,實驗操弄的平衡,以及 受試者變異和共變數的處理,需要指導教授予以協助。最後,關於研究的 成果報告,希望指導教授能夠協助整理成能夠發表在正式學術期刊的格 式,並且學生亦將嘗試投稿國內較具水準的學術性期刊,以不負貴會的補 助經費。